古玉
獻醜收藏品

古玉佛雕的探討





 






 

6000年前『紅山文化期』玉器
年代論斷、玉器鑑定等,交給專家學者。本站提供收藏品的影像,與大家分享





紅山文化就遺址分佈的地理位置言,位於我國 東北。 1935年日本考古學者在熱河東北的紅山後 附近發現了一處史前遺址,長期研究編輯考古報告,名「赤峰紅山後」 1954年大陸學者綜合了在砂鍋屯昂昂溪紅山 等地遺址的發掘資料,認為是我國北方的一支重要史前文化,正式命名為『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根本沒有形成過「璧圓象天」的概念,因紅山文化 地處我國北方細石器文化區域的一部份,本器可能是自細石器文化 中的剝皮肢解工具演變而成,至於是否後來賦予其他意義,成為禮器,則不得而知, 暫名「玉連璧」。
U102..紅山文化 玉連璧
W40 H65 T5
U103..紅山文化 玉連璧
W33 H42 T8
U104..紅山文化 鳥形珮(鴞)
W50 H51 T13
U126..唐宋 三腳蟾蜍
W37 H28 L23
U128..宋 黃玉梅花鹿雕
W36 H71 L80
U120..三角蟬,方琮,漢翁仲
U125..明翁仲,觀音,三腳蟾蜍
U105..紅山文化 玉獸玦 U106..周 白玉龍形珮 U107..周 白玉珮蟬
D56 T21 W54 H34 T5 W19 L44
U555..漢 恆紋水晶璧 U608..西漢 透彫龍鳳紋重環珮 U116..漢 雙龍玉璧
D59 D55 D81 T14
U118..清 白玉子岡牌(觀音) U117..清 白玉子岡牌(關公) U131..漢 八刀握豬
W41 H59 T11 W45 H62 T12 W19 H21 L104
U112..周 雲紋橢圓玉璧 U609..三星堆 玉人頭 U610..良渚 龍頭環(蚩尤環)
W44 H60 T4 H41 W36 D40 T11
 
U101..宋 白玉雕
W165 H255 T100
U718..宋 如意龍 U717..漢 蠑螈
 
 
A162..三代 梯形器飾 70x47 A168..良渚 環 D35 A91..漢 龍紋環 D54
A69..漢 璧 D51 A275..三代 戚璧 D63 A181..新石器時代 環 D88
A180..三代 勒 L78 A284..春秋 扁勒 L41 A170..漢 勒 L44
A165..漢 帶飾璲 51x30 U324 良渚文化 方勒 L45 A263..周 啦叭勒 L50
U405 春秋 恆紋玉璧 D122 U406 漢 繩紋雙層玉環 D59 U407 漢 三層玉環 D60
A109..商 鳥形珮 H55 三星堆玉跪人,凌家灘立人像 玻璃光與閃玉翁仲
U322 玉翁仲26串 U320 歷代玉翁仲 漢辟邪三寶, 紅山三藝

良渚文化
玉琮 H540

素勒 H74

璧:六器之一『蒼璧禮天』圓形板狀,古人認為天象圓,故以祭天。
琮:六器之一『黃琮禮地』外方象地,內圓象天,人神溝通之媒介。
勒:勒是常見的佩飾,但真正達到,沁色美、質地佳的,卻不多見。
紅山三藝:紅山文化代表性文化極品(C形龍.豬龍.鳥形玉珮)。

《漢朝辟邪三寶》專題探討
翁仲:秦,阮翁仲,武藝高?,守臨洮,聲振匈奴,秦以為瑞,翁仲死,鑄銅像威匈奴。延至漢朝,時興玉雕像,佩在身上,驅除邪惡。其形;寬衣博袖,雙手合十,臉部三小洞,代表眼和嘴,嘴下一撮三角形鬍鬚,�登朝靴,雕琢簡單,俗稱漢八刀。
剛卯:驅邪之寶,小小長四方形,雕刻減筆「殳書」三十二字:
       正月剛卯 靈殳四方
       赤青白黃 四色是當
       帝令祝融 以敺夔龍
       庶疫剛癉 莫我敢當
司南珮:
漢朝時以『司南』卜卦,用一隻盤子,和一隻有把的小杓,置於盤內,令其旋轉,以卜吉凶。以古制言『司』乃在外主事之意,也是最高行政官。『南』東、南、西、北方向之指導。故『司南』二字,應是該珮之名,出門佩帶,是為吉祥。形狀像兩個對寫的凹字,上雕杓,下雕盤。漢《論衡》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翁仲

剛卯

司南珮


未開化人類祖先『舊石器時代』生活用具『玉斧』
********************************************

下頁 夜明珠